留日中国人生命科学协会2021年会系列论坛第一场圆满举办



留日中国人生命科学协会2021年会系列论坛第一场圆满举办

北京时间2021年7月17日18:30,东京时间19:30,留日中国人生命科学协会在线上举办了2021年会系列第一场论坛。本次论坛我们邀请到京都大学理化学研究所,生命机能科学研究中心的王丹教授以及陈桂花博士为大家做演讲,协会副会长马彪老师主持,孙丽会长会上做了致辞,协会成员们及各界学者,学生们参加了本次年会论坛活动。
当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变异病毒株已在很多国家和地区传播,造成多国严重疫情,无数家庭都深受其害。虽然目前国内以及日本的疫情得到了控制,但是这场战役还远远没有结束,对于新冠病毒的认知和研究依然有着十分深远的意义,目前来说接种疫苗是预防控制疫情最有效的一种手段。本次论坛的主题为“COVID-19疫苗解读”,旨在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带大家深入了解当前的各类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尤其是当前日本普遍接种的“mRNA疫苗”,从而解除公众对于新冠疫苗存在的诸多疑虑。




王丹教授首先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演讲,题目是“ RNA vaccines: a new era of vaccinology and cancer therapy”。王丹老师介绍说,Jacob和Meselson于1961年首次发现了mRNA。在1984年,mRNA于试管内合成。1991年,首次于小鼠肌肉内注射RNA。2005年RNA避开免疫被发现。2011年RNA提纯和四年后序列优化的研究标志着RNA研究步入成熟阶段。王老师说,随着2017年寨卡病毒(Zika virus,ZIKV)的抗病毒研究,及去年开始的SARS-CoV-2抗病毒研究,mRNA疫苗作为基因治疗领域的后起之秀,真正暴露在大众的视野之下。



接下来陈桂花博士的演讲题目为“打or不打,我怎么去选择?”,这也是很多人内心对于新冠疫苗真实的疑惑。陈博士说,对抗病毒,我们需要做到“知己知彼”。“知己”就是要了解,认识自身的身体状况。而“知彼”当然是深刻认识病毒以及了解疫苗了。陈博士首先为我们细致讲解了获得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继而用机制图讲述了mRNA疫苗是如何进入人体细胞的。新冠疫苗分为灭活疫苗,核酸疫苗以及载体疫苗,对于他们的优缺点做了详细的阐述。其中,陈博士重点介绍了mRNA疫苗的成分,不适宜接种以及对于疫苗接种需要持谨慎态度的群体。接种疫苗后有些人可能会产生比较明显的副作用,接受注射的手臂上可能会出现疼痛,发红,肿胀等,发热,倦怠感等全身反应也可能会出现,严重者甚至可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昏迷,心肌炎或心包炎,血小板减少症等等。陈博士说,mRNA疫苗接种有效保护了接种者,使他们大概率免遭病毒感染,即便出现突破性感染,其传播病毒风险也会大幅降低,症状的严重程度以及持续时间同样明显优于未接种疫苗的人群。



演讲结束后,与会的学者们积极在线上进行交流,提出了很多宝贵的问题,两位老师均一一为大家答疑解惑。最后,非常感谢王丹教授,陈桂花博士的精彩演讲以及所有参会的老师同学们,接下来留日中国人生命科学协会2021年会系列活动还将继续,大家敬请期待!




下一场预告




留日中国人生命科学协会

主持:马彪
网页&海报&banner:江湘吉
公众号及撰稿:常久洋
校对:孙丽



LSACJ 微信平台